
XPlorer探索者計畫-入校交流活動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數位島嶼:人文旅運轉化與橋接》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位居外島,雖因地緣關係招生不易,教師流動頻繁,但全校師長仍積極參與各項教育推廣計畫,過去僅獲得科技部大地計畫和USR計畫,因此亟需外部刺激且介接外部資源與合作,這次首度獲得教育部專款補助人社學院經費,成為XPlorer探索者計畫入選團隊,由人文管理學院陳至柔院長領軍,期望能藉此為澎科大整合在地生活與校內特色資源,融入數位科技與智慧化之學習情境,進而培養人文素養與數位跨域整合應用能力兼備的人才。
陳至柔院長表示,澎科大雖然規模較小,資源有限,但仍然傾全校之力在推動教學創新,尤其現在有超過十位的新教師加入,這些年輕且積極的新老師,過去也都有相當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產業也有深度連結,相信對於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將有很大的助力。
交流目標一 校課程計畫之推動
以數位科技創新與應用做為推動核心 結合PBL為系課程進行改造
陳至柔院長認為,要推動教改計畫,首先要先察覺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問題,進而針對問題採取必要的行動策略。以目前高教端最常見的問題,莫過於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動機,其次是核心素養能力的不足,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學習本質和跨域學習的困難度,此外,人社學院對於新科技應用學習與產業需求仍存在落差,也會影響畢業後跨足職場之競爭力。
不止學生,教師的問題也不少,尤其是以跨域學習為導向的現在,最難處理的就是本位問題。要帶動老師改變傳統觀念共同成長,對學校來說也是蠻大的挑戰,畢業學生要動起來,最大關鍵在於老師。許多老師平常工作負擔較重,也缺乏改善教學方式的誘因和動力,不但跨領域課程制度彈性不足,對數位科技能力也有待提升…等,都是澎科大期待能透過這次參與此計畫來打破的藩籬。
也因此,澎科大把此次計畫主題定位在《數位島嶼》,計畫以數位科技創新與應用結合在地資源做為推動創新之核心,例如善用雲端科技,包括建構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情境,來為傳統課程進行調整和轉型,以及強化素養導向很看重的自主學習,讓課程在融入數位、創新、智慧化之整合後,學生在任何時間想要學習時,都有足夠的資源順暢地進入學習情境。
澎科大同時也將借鏡其他學校的成功案例,如麻省理工大學、史丹佛的跨域學習模式,以專題導向式學習PBL為主軸,來進行整體系課程之改造,例如安排不同領域的達人老師入校指導,如何在既有課程中導入創新的教法;或是將澎湖在地生活文化融入並做為學習場域,透過情境的塑造和產業結構,來與相關課程做鏈結;未來也將引入業師,提升學生具備產業知識的基礎探索能力,增進學生素養與專業能力以符合業界需求等,透過這些過程,希望能讓計畫可以有效被執行,學生可以提升學習動機,在修習相關課程的同時也能累積社會競爭力,老師們在共學合作中也能得到成長。
交流目標二 行動研究規劃
創造更好的跨系合作經驗,並向跨校合作夥伴取經
資訊管理系陳建亮教授表示,這個計畫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促進教學的創新和改進,希望讓整個學院可以朝向智慧商務的方向去發展,也因此,澎科大除了將智慧科技之要素融入到課程設計,在行動策略上也借鏡PBL及MIT應用導向之人才培育教育法,來取代過往傳統的教學方式,並將整個行動研究規畫分成「計畫」、「行動」、「觀察」、「反省」四個階段,依據實際在教學場域發現之問題,進而採取必要的行動策略,並持續觀察這些改變,隨時進行滾動式修正。
陳建亮教授進一步指出,除了目前已規畫將整合8門課程(包含7門翻新課程及新課程,以及1門跨校課程),會借鏡PBL的教學方法重新設計外,也希望參與的老師能從包括課程目標、理論基礎、教學題材、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和成果評量等不同面向來探索問題,進而翻轉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陳至柔院長也提出,除了安排學校老師進行校內跨系教學觀摩外,也將與其他大學和高中雙邊或多邊共同合作發展課程,目前已和台北醫學大學、台南成功大學、台中逢甲大學成為跨校合作夥伴,也已邀請三位在跨域教學、PBL都擁有相當豐富經驗的專家成為協作夥伴入校指導,從教師教學能量的充實與培養,到學生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的強化,再到相關系所課程規畫與教學機制的轉型與創新,希望能以又深又廣的標竿學習,提升人文社院整體的教學能量。
交流目標三 學習歷程政策發展
從學習成果為出發來改善課程品質,並協助學生取得證照為專業能力認證
陳建亮教授表示,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導致各校招生競爭非常激烈,而澎科大除面臨相同壓力外,位處離島、學生來源複雜且多元、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加上學校規模不大,若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去做分流,或是為培養學生素養必須要做的適性教學,會有執行上的困難,只能從教材多元性來做思考,除了將過去可能只有課本、投影片的傳統教學模式做數位化的改變,也考慮從外面引進業界老師進場,讓實務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跟實務界的專家汲取經驗,而走理論路線的學生,則額外安排一些組別,以設計專題的方式帶領他們做比較深入的探討。
此外,未來也會從學習成果出發來規畫適當的教學活動並安排評量方式,評量的設計也將著重於總結性的成就評估,並持續改善教學與課程品質,目前正在進行跨域開課的行政支持和配套措施,也將考慮調整修課人數限制及學分數分配等限制,增進修課時間與地點的彈性,並把鼓勱及輔導學生進行相關證照考照,列入學習歷程發展重心,增進學生素養與專業能力以符合業界需求,讓屬於小而精緻的澎科大,也能為國家培養各種專業人才,拉近與臺灣本島之教育落差,也對當地產業、經濟與文化之提升有直接貢獻。
有關本計畫相關活動與最新消息,可以透過以下管道關注我們喔㋡
➤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