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Plorer探索者計畫-入校交流活動
國立臺南大學《創新X熱忱X探索:普拉斯探索計畫》
「教師」是帶動學生創新學習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此次以人文社科領域創新教改計畫中,國立臺南大學是唯一以教育學院參與的計畫團隊,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院鄒慧英院長表示,教育學院長期深耕專業教育人員之培育,面對數位紀元、疫後新常態,以及108課綱素養導向的人才培育議題,對於肩負教育傳承和創新使命更是責無旁貸,因此選擇在校內師生規模最大、教學創新動能最強的教育學院作為典範學院,以身教向學生展示如何透過探索學習和自主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
國立臺南大學提出的『普拉斯探索計畫』,是以培力 π 型教師和銜接素養導向的人才培育為計畫主軸,並曾邀集校內外校課程委員共同參與討論,統整在教學場域所面臨之問題,進而尋求解方,其中林良恭教授提出課程的創新改革應強化制度面;林大惠教授則認為,疫後新常態的數位學習和教學,應從強化教師的數位教學能力、學校要給予師生足夠的支援與支持、強化對學生輔導等三個面向著手,學校也期許透過這個計畫,能為教育學院的課程內容、教材教法、評量與作業方式發揮有效的創新與突破。以達成高教學習創新的總目標。
交流目標一 校課程計畫之推動
以大一必修「心理學」做為引領課程,並針對非師培生設計跨域課程,提供多元修習之選擇
鄒慧英院長表示,考量教育的對象為「人」,教學場域是師生間人與人的互動,因此選定由院內的核心課程「心理學」做為引領課程,除了安排院內六名老師與教授形成專業社群,也邀請校外在教育心理學領域術有專精的專業人士入校參與,共同擬定心理學的課程模組,除了加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比例,也會在大三、大四的實習課程,提升自主學習之比重,以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此外,院內也將針對大一各系必修課,各擇一門改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透過從法規面修法、組織面進行再造、執行面訂定相關措施等,來進行課程創新的改革,另新增「運算思維與程式設計」做為院核心課程之一。鄒慧英院長進一步指出,教育學院目前五個分系,有三系(教育、特教、幼教)為全師培學系,另兩系(體育和諮輔)雖非師培學系,但一樣配有師培名額,故全學院將有3/4為師培生,同時考量並非所有師培生未來都會從事教職,也持續會針對不同培養方向設計多元課程,例如目前為體育系學生開設的健身房課程,或是以銀髮族健康照護為主題等跨域課程,讓學生針對未來的職涯規劃可以有更多的修習選擇。
交流目標二 行動研究規劃
以提升教師自主增能,強化數位教學能力,讓教師以身示範學習轉型之樣態
國立臺南大學認為,教育學院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師資培育,並堅信唯有教師改變,學生學習才會隨之改變,終而協助學生順利地適應大學生活與學習的挑戰,並激發其潛能,因此在以「身教」為前提下,教育學院把行動研究規劃的核心放在如何提升教師自主增能,強化數位教學能力,以身示範「終身學習」。
鄒慧英院長認為,面對進入數位紀元、疫後新常態以及108課綱等多項衝擊下,大學教師應更深入了解108課綱素養導向,並與時俱進提升數位教學能力,進而才能將學院的課程內容、教材教法,甚至評量方式做出改變。鄒慧英院長指出,因為疫情影響,雖然老師已熟悉線上教學模式,但大部分的老師可能只是把原本的教學材料,變成投影片或以視訊的方式來講授,現在必須思考如何將更多數位工具融入教學,而非只有數位平台之應用,畢竟師培生未來也必須面臨數位融入教學的問題,透過進行數位學習的同時,習得數位教學的知識與技能,才能使學習效益最大化。
此外,學校也考量老師平日授課負擔較重,恐無多餘時間進行增能研習,故擬辦理「線上跨域增能研習」,並將透過此計畫補助教師增能所需的進修費用,希望能鼓勵更多的老師到相關線上平台做增能自主學習的意願,來獲取與自己相關的專業或專業以外新的知識,特別是在跨域部分的增能學習,也會透過多元工作坊的形式,讓院內教師瞭解108課綱的特色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設計,並搭配「新生導師知能研習」,提供大一導師相關的輔導增能活動,打造全方位關照學生整體課業學習歷程及職涯輔導的系統。
鄒慧英院長也提及,未來10年內將有半數專任老師屆退休,陸續將會有新進教師進入院內服務,如何進行現有教師與新進教師的教學傳承,也是學院無可迴避之議題,因此希望從現在就先建立起師傅制度,依照每位新進老師之專長領域,搭配一位資深教師形成同儕夥伴關係,協助新進教師熟悉本校教學場域資源,包括課程內容的準備安排、教材的選擇、如何擔任導師與實習指導教師角色、如何申請研究計畫案或指導研究生、以及如何參與服務推廣等,以順利進行角色的轉換銜接,落實教學傳承。
交流目標三 學習歷程政策發展
鼓勵新生善用學習歷程檔案進行職涯規劃,建立同儕教練互相學習網絡
針對111學年度教育學院之新生,國立臺南大學將以校內的UCAN平台,讓學生可以建置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學生也能透過平台上的定期測驗,持續了解自己欠缺的能力,並給予選課方向之建議,讓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能進行職涯規劃,進而規劃自己在大學階段的學習地圖。
姜麗娟教務長表示,學生們在高中努力完成學習歷程檔案是為了升學,進了大學還要持續建立學習歷程檔案,學生普遍意願都不高,也不認為有其必要,也是學校面臨最大的難題,目前的解決辦法,是在大一、大二時請導協助推動,大三、大四則請實習相關課程老師協助推動,也會透過課程改革的方式,鼓勵老師在課程當中讓學生善用這些學習歷程檔案。
鄒慧英校長也表示,為了帶領新生盡快融入學校,今年開始也將在新生訓練期間,安排30分鐘的學院時間,與學生進行跨域學習與學程的推廣,或是以質性訪談的方式,瞭解學生對選課的想法,以利未來引導學生選擇有系統和學習目的的課程;同時也將召募大二、大三的學長姐加入「一起學習成長」工作坊,培訓探索學習同儕教練,協助帶領新生快速熟悉新環境,並與新生組成學習社群,協助他們選課及課業上的問題,建立正向的互相學習網絡。
有關本計畫相關活動與最新消息,可以透過以下管道關注我們喔㋡
➤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