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lorer 探索者活動 – 東海大學入校交流

XPlorer 探索者活動 – 東海大學入校交流

XPlorer探索者計畫-入校交流活動

東海大學《後疫情時代的跨域素養:從永續思維到社會實踐

此次參與探索者計畫交流活動的是以校園美景聞名遐邇的東海大學,由劉正教務長領軍,以學校層級來參與此次的創新計畫。劉正教務長表示,東海近年來在永續議題與社會實踐上已累積相當多的推動經驗和成果,此次將以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及博雅書院為執行單位,來協助師生疫後新常態及永續發展議題進行探索學習,希望能夠提升學生跨域與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能力,帶動教師跨域共學的意願和風氣,也期望將這些素養導向教學創新的試驗資源,未來能擴散到其他學院,帶動東海大學的徹底變化。

交流目標一 校課程計畫之推動

四大核心主題模組+兩大學習路徑  以「大學.問」為東海新鮮人開啟大學之門

為迎接第一批即將以108課綱入校的新生,東海大學早已做足超前佈署,除了萃取出四大核心主題模組和兩大學習路徑,在這次計畫裡最大的特色,就是為即將成為東海人的新生們,以新課綱銜接大學教育而設計的「大學.問」學前線上學分課程,以及強化校內原有APL自主方案學習計畫,並已從六月起開始進行相關試驗,預計於九月就會正式啟動,未來也會隨時滾動式修正,來強化人社領域在各項教學創新之成效。

劉正教務長表示,東海在推動教改轉型,把部分課程融入疫後新常態議題是第一個重點,第二重點將放在永續發展的議題,並配合學校特色分為「社會永續」和「經濟永續」兩大學習路徑,除了針對既有必修課程進行翻新並設計全新課程,也會與國外院校合作發展雙向課程,此外,在計畫執行的同時,也已參考高教深耕的重點方向,融合校務發展計畫,包括強化人社管理、素養導向的校務研究,成立並深化與本計畫相關跨領域教師社群,同步優化學生自主學習社群質量。

博雅書院王崇名院長也針對「大學.問」學前線上學分課程做了進一步說明,他指出,目前這門課程正針對透過繁星計畫與特殊選才管道進來的新生進行試驗,主要是透過教師引導教學和TA引導討論的授課模式,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願,課程內容也融入了5G時代應具備的因應能力、數位時代該如何學習、甚至烏俄戰爭等時事議題,在524名新生中,已有104名學生選修這門課程,至今持續還在線上修課的有近九成,顯現學生參與度很高。

校務發展中心許書銘執行長也提出,為了讓這些新課綱進來的新生,能銜接過去在高中端的學習經驗,除了先修課程外,在九月入學後,也會有一個四天三夜的大學入門課程活動,大一生在上下學期也會有與大學入門相關的輔導課程;此外,東海的Alpha Leader輔助機制也已行之有年,由學長姐協助新生適應新環境,並帶領參與跨域活動之修習,在過去也都有不錯的成果。

交流目標二 行動研究規劃

從學生和教師雙管齊下  推動四大核心課程模組

據東海大學觀察,過去人社相關科系的學生對於跨域學習缺乏信心,許多學生雖然知道跨域學習的重要性,但實際有跨域修課的人數並不多,主要原因多以大一、大二在專業課程負擔太重,到了大三、大四又要開始思索未來職涯之考量,也因此東海在新學期開始將推動四大核心模組與APL自主方案學習,從教師端與學生端雙管齊下,循序漸進地把跨域修習融入專業和通識課程或教研所設計的新創課程中,讓學生在多數的必修課程裡就能同步進行跨域之修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扮演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角色,因此強化教師跨域共學的意願與能力,以及如何運用科技型的教學工具來創新教學模式,也是高教教學現場的必修課題。

劉正教務長進一步指出,如今學生在未來不止要面對就業場域的變化,在工作情境裡使用的工具也已經改變,以疫情影響教學模式為例,在去年五月前,東海大學的老師會使用線上同步教學的只有17%,在去年五月後就變成99%,隨著新課綱入學的新生,其數位原民特性更加鮮明,因此對於鼓勵教師善用高科技融入教學,協助教師增能,以及維持與支持教師創新之動能,也是計畫執行重點之一。

媒體中心羅際鋐博士則以設計思考的角度,提出將以APL教師工作坊來進行教師增能等相關計畫,他提到,東海目前正在進行教育部的苗圃計畫,也會將其導入教師增能的課程當中,讓不同領域的老師透過這樣的輔導,以及開設課程模組教師社群,來提供不同學科教師的對話機會,共享同仁們的教學經驗,一起構思雙師共時教學課程的開設,也能讓新進老師可以更快掌握東海學生特質並得到教學支援,接下來也會思考激勵老師的措施和資源配置,例如已通過的跨域教師共時授課之獎勵辦法等,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也將持續與老師們進行溝通,來縮小執行成員間對計畫想法的落差,提升教師參與各項教學創新課程之動機。

交流目標三  學習歷程政策發展

建立學生電子履歷系統,優化現行學習與生涯探索機制

劉正教務長指出,從新生成為準東海人開始,在暑假期間將安排學生來修習由通識教育中心與博雅書院共同研發規劃的「大學.問」學前線上學分課程;在學生進入大一、大二階段,會著重學習策略以及整合知識、能力與態度等修習;到了大三、大四階段,就以進行永續發展與社會實踐為修習重心,例如文學院和社科院將主攻「社會永續與實踐」,管理學則攻「經濟永續」,包括智能化、數位化、供應鏈的重組和管理,最後就是著重活用實踐的APL自主學習方案。

APL自主學習方案學習是東海博雅書院有多年推動經驗的創新學習模式,在此計畫中,東海也預計將以APL自主方案學習的成效評量,作為修習完成整體課程模組之總整性評量,此外,學校自行開發的學生電子履歷系統也即將上線,學生在東海四年的過程中,所參與過的課程和活動,都會成為個人數位學習歷程紀錄,系統也能針對學生已導入之學習歷程,透過雷達圖分析並彰顯學生可能有興趣的議題及蘊含的職業能力,讓學生可以為未來就業履歷做好準備,也可自行察覺需要補強的之技能,裝備自己的自主意願。

劉正教務長進一步指出,學校端也會建立或優化現行學習與生涯探索機制,並透過質性和量化等資料,來瞭解學生對創新素養課程的學習成果,也會蒐集師生建議,進行跨單位共同規畫適才適性的多元職涯探索,甚至是將學生自主學習成果,設計線上展場、業師講評等數位化的形式展現,成為後進新生的學習參考,更期望未來能將APL自主學習方案的精神推行到其他學系做為統整課程,以及鬆綁現有的修課規定、推動課程改革等策略的操作下,能落實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

➤ 公開計畫書下載

有關本計畫相關活動與最新消息,可以透過以下管道關注我們喔㋡

臉書粉絲專頁

Youtube頻道

LINE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