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Plorer探索者計畫-入校交流活動
淡江大學《涵育永續力:揚帆人文與社會科學教育之新旅》
近年致力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淡江大學,是XPlorer探索者計畫交流活動的第三站,由何啟東副校長親自主持,帶領包括文學院、商管學院、外國語文學院、國際事務學院與教育學院等5院25系共同參與此次的高教創新計畫之執行。何副校長表示,此次計畫雖以人社領域的院系為主要執行單位,但淡江是傾全校之力,在整個校園進行相關計畫之推動,亦將結合永續發展教育為課程與教學軸心,透過學校九大單位一起投入,期許能達到更有效果的創新,希望可以在計畫後期,展現創新效果、甚至擴散形成一個行動網絡。
交流目標一 校課程計畫之推動
以永續發展教育課程為軸心 形塑素養涵育 建構永續未來
淡江大學從107年起就已多次參與教育部推動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在強化自身教學知能與提升教學品質上不遺餘力,淡江大學認為,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本身即是一個跨領域的行動,因此自2020年起,即以「涵育永續力」做為教學軸心,並於2021年成立「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採全校性取徑來推動永續發展系列課程。
永續中心黃瑞茂組長表示,永續發展是學校長期與未來前瞻發展的重心,目前以院為單位開發新課程與進行舊課翻新,已將14門專業基礎課程融入永續發展教育,以及「知識管理」與「探索永續」2門前導課程,並將「探索永續」與「AI語言」列為全校院系必修學分,現正積極統整相關課程模組,預計於今年九月開始實施。
教育學院潘慧玲院長也表示,現在每個學校都非常重視永續的發展,淡江在推廣永續教育課程,會先從宣導永續發展的重要性為起點,透過14門專業基礎課程及2門前導課程在各院的開展,讓高中生在銜接進入大學後,引導他們對未來學習歷程與專業職涯的開展有基本認識,接著帶領這些孩子進行永續發展的探索,而在重新設計的16門課程中,除了將SDGs制定的17個永續發展核心指標融入課程,各學院也會因應院系特性去尋找與SDGs對焦的素材,來進行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與學習場域之創新,循序漸進地帶領同學們以跨領域多元視角探究永續發展。
永續中心李長潔博士進一步指出,淡江在規劃素養導向課程時,主要以108課綱銜接進入大學後的整個未來教育,重新思考「素養教育如何可能」及「永續教育如何可能」之行動,進而實踐「永續人才的涵育」。先前已舉辦過一次教師工作坊的交流活動,透過學生、課程、教師與教學、行政等四個面向,從發掘問題並預想解決方案,進而在接下來的行動過程中逐一檢視及反省,以期同時促成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轉型。
交流目標二 行動研究規劃
教育創新社群之形成 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之學教翻轉
永續中心李長潔博士認為,欲推動教學轉型與創新計畫,首先要有肥沃的土壤,也就是需要有涵養的教師們,集思廣義提供創新想法和共為,所以最先開展的行動計畫,是從建立教師社群開始著力,教師須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教翻轉,重新詮釋「教」與「學」之間的問題框架,才能引發動能源頭活水,進而引導學生做更好的學習。
也因此,淡江在行動研究之前導作業階段,就先針對教師成立共學社群,以「教育創新社群」做為總社群,涵納了所有課程教師及相關行政人員等,再依不同主題,分支出包括「探索永續社群」、「素養教學社群」、「行動研究社群」和「科技融入社群」等四個社群做推展,包括如何擴散素養導向教學創新理念的溝通、演練探索永續的方法論、科技型的教學工具實作經驗分享與教學模式之創新,甚至鼓勵各個授課老師把自己發展的教學實踐研究,帶進社群一起討論,也將不定期舉辦教師共學共備工作坊,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經驗,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此外,針對舊課翻新與新開課程啟動後,也將安排觀課交流活動,協助老師們瞭解舊課翻新的過程,例如在知識管理課程,邀請永續教育課程的老師分享STEEP疫後新常態與探索永續的方法,或是由歷史地理等翻新課程,觀摩受課教師運用簡報、講義及VR網站來進行虛實整合的授課模式,讓學生重新體驗史地轉繹過程。何啟東副校長在今年也提出「教學實踐研究2.0」,鼓勵老師結合創新授課與研究,不但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能透過論文發表,促成與專業領域對話,期待能看到教學、學習、與研究的同步提升。
交流目標三 學習歷程政策發展
建立i-Class平台掌握學生學習績效 放寬主修和轉系限制
在推展創新計畫之前,淡江也曾就學生在學期間之跨域學習情形進行校務研究,也對畢業生未來就業概況進行調查,由分析結果得知,人社領域的學生期望能拓展自身學術領域與視角之需求,以及強化與實務之結合,在學習方式上傾向單獨思考甚於團隊學習,也因此,跨院系所的階段式系列課程設計,將由改變學生平日對於周遭世界習見與慣思的方式、以及建立更有系統性的學伴制度,也都是教育創新必要之作為。
國際事務學院包正豪院長也發現,以目前國際事務學院的三個學系,外籍生的比例大概佔三分之一左右,相較於本國籍生,外籍生的學習動機相對高很多,但若遇到類似任務導向的課程時,無可避免會遇到中文溝通的問題,目前是以同儕融合的方式,讓學生互相發揮所長來合作,未來也計畫在院裡設計一門與文化議題相關的課程,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多元議題,從包括外籍生、本籍生、原住民、新移民等各種不同的議題出發,讓學生對不同族群有更多的認識。
何啟東副校長指出,目前淡江透過學校資訊處發展的i-Class平台,來追蹤學生每週的學習成效,授課教師也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參與度,也能透過i-Class的機制掌握學生的多元學習過程,進而啟動輔導機制,引導學生從成果評量中洞察自己的性向。學校也鼓勵跨域學習,將在新年度放寬雙主修和轉系條件,由面試改成登記制,提供學生更彈性的選擇,展現學習自主性。
有關本計畫相關活動與最新消息,可以透過以下管道關注我們喔㋡
➤ LINE社群